好房网

网站首页 楼盘 > 资讯 > 正文

今日更新地震发生具有什么规律 地震发生有哪些规律

2022-05-10 16:16:52 资讯 来源:
导读 文章来源:火车网 导语:现在还没有人准确地知道地球上从什么时候开始有地震这种现象,历史上最早关于地震的记录距离现在已经有4千多年的

文章来源:火车网

导语:现在还没有人准确地知道地球上从什么时候开始有地震这种现象,历史上最早关于地震的记录距离现在已经有4千多年的历史了地震发生是有规律的,那么,大家知道地震发生具有什么规律地震发生有哪些规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地震发生具有什么规律

规律是全球地震带绝大多数沿岩石圈板块的边界发育,部分发生在大陆内部的活动断裂带绝大多数地震都分布在南纬60度和北纬60度之间的广大地区,在南极和北极很少有地震发生

全球地震分布划分为四条巨大的地震带:

01、环太平洋地震带

该带在东太平洋主要沿北美、南美大陆西海岸分布,在北太平洋和西太平洋主要沿岛屿外侧分布环太平洋地震带是地球上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带,全世界约80%的浅源地震、90%的中源地震和几乎所有的深源地震都集中在该带上例如,1923年日本关东8.3级地震,1960年美国加利福尼亚8.3级地震,1960年智利9.5级地震

02、地中海-印尼地震带

该带西起大西洋亚速尔群岛,向东经地中海、土耳其、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北部、中国西部和西南部边境,过缅甸到印度尼西亚,与环太平洋地震带相接它横越欧、亚、非三大洲,全长超过20000km,基本上与东西向火山带位置相同,但带状特性更加鲜明

该带集中了世界上15%的地震主要是浅源地震和中源地震,缺乏深源地震有的地震很强烈,如1755年葡萄牙里斯本8.7级地震、1897年印度阿萨姆8.5级地震、1950年我国西藏察隅8.5级地震

03、大洋中脊地震带

此地震活动带蜿蜒于各大洋中间,几乎彼此相连总长约65000km,宽约1000-7000km,其轴部宽100km左右大洋中脊地震带的地震活动性较之前两个带要弱得多,而且均为浅源地震,尚未发生过特大的破坏性地震

04、陆内变形带

近代研究表明,大陆内部分布有一些范围相对较小的地震带,主要是板块碰撞影响带(断裂带)和陆内裂谷带(如东非裂谷地震带)

陆内地震或板内地震虽然规模不如上述三个带,但不少地区地震频繁,震级大,震源深度小,一般不超过20km,破坏性很强如我国塔里木盆地西北侧的伽狮-沙雅一带,5~6级地震时有发生1976年发生的7.8级唐山地震、2008年四川汶川8.0级地震、2010年青海玉树7.1级地震等,其位置都不在板块边界处,而是大陆内部断裂带部位,属于板块构造作用影响下的陆内变形结果

为什么会地震

绝大多数的地震由地壳运动所引起刚硬的岩石在地壳运动中受到力的作用,发生形变甚至破裂,往往就会产生地震

虽然目前对地壳运动的推动力从何而来还有争论,对地震产生的根本原因也有许多推测,但关于“地震是由于该处的岩石发生破裂而直接引起”这一论断是毫无疑问的

绝大多数地震的发生是由于该处地下的岩石产生了新的断裂,或原有的裂缝再次发生错动,强烈的地震则多发生在地下原有断裂的地方当地下的岩石接近破裂时,太阳和月亮引力作用、大气或水(水库)对地面压力的变化,都可促成破裂,从而引发地震

地震也常常伴随着火山爆发,大量炽热的岩浆从地层深处喷出,其体积迅速膨胀,冲击地壳,因此常常引起地震

地震来临前的预兆

1、动物异常:蛇、鱼、鸟、鼠等动物被称为地震“活仪器”鼠类异常反应来得最早,大老鼠成群结队叼着小老鼠乱跑,黄鼠狼大搬家大小家畜如狗乱叫狂吠、上墙上房,猪不吃食,羊不进圈,猫乱抓乱挠马、牛不吃料或乱奔或发呆鸡、鸭、鹅惨叫不停等等动物的异常反应常与地震活动有密切联系鱼类震前的表现,成群漂浮,有的发呆,有的翻白,有的佯死,有的倒立水中打旋,或者跃出水面

2、植物预兆:某些植物对地震的反应是有代表性的,其中含羞草的反应较为典型含羞草的叶子白天是张开的,到了夜晚叶片逐渐自动闭合然而,科学家发现,地震前夕,含羞草显得有点反常:白天它的叶子紧闭着,夜晚叶片反而半张半开了地震发生时,含羞草的小叶全部张开了

3、地形变化:地形变震前会有地形变化,如垂直升降、水平位移、地面倾斜等



版权说明: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