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网

网站首页 楼盘 > 楼盘优惠 > 正文

张雪峰最不建议上的211(全国211大学排名)

2023-10-19 00:08:23 楼盘优惠 来源:https://www.hnhaofang.com/
导读 文 章鱼编辑 闫如意“闭着眼睛报一个专业都比新闻好。”“孩子非要报新闻学,我一定会把他打晕,然后给他报个别的”。自媒体博主、考研名师张雪峰在直播中的这番话,让重庆大学一位
张雪峰被骂上热搜,文科果真不值一读吗?

文/章鱼

编辑/闫如意

张雪峰被骂上热搜,文科果真不值一读吗?

“闭着眼睛报一个专业都比新闻好。”

“孩子非要报新闻学,我一定会把他打晕,然后给他报个别的”。

自媒体博主、考研名师张雪峰在直播中的这番话,让重庆大学一位新闻传播学教授坐不住了,喊出了“千万别被网红忽悠”的口号。

厦门大学的新闻学教授也劝告网友“张雪峰提出的问题值得反思,却不要轻信他的结论”。

随后,词条#新闻专业真的是天坑专业吗#,挤上热搜。

张雪峰被骂上热搜,文科果真不值一读吗?

张雪峰本人则发文回应:

“如果家境优渥,选择更多,不存在错不错的问题!”

“但大多数家庭,条件没有那么好,选专业就要选能让自己吃上饭的!”

张雪峰被骂上热搜,文科果真不值一读吗?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张雪峰第一次在直播或讲座中劝考生和家长慎选专业。

此前, 他的选专业言论打击面甚至更广一些。

他曾多次强调文科生,尤其是分数在二本段的,专业首选法学、财会、汉语言,理由是“最起码可以考公”。

张雪峰被骂上热搜,文科果真不值一读吗?

“什么专业就业前景最好?什么专业毕业即失业?”始终是高考季的热门话题。

评论区的热心网友,不少人却与张雪峰的言论达成共识:“能选理科,最好别选文科。”

张雪峰被骂上热搜,文科果真不值一读吗?

多数大学生的一生,都有两次选择文科理科的机会。一次是高中时文理分科,另一次则是大学填报专业时的“最终抉择”。高校的部分理科专业会对文科生开放,反之亦然。

前者决定大学的考试科目,后者则关系着就业方向。

遗憾的是,关于文科生就业的消息,往往与“世俗的成功”背道而驰。

211文科男硕士吐槽招聘会月薪5000;

985哲学硕士38岁失业,被迫送外卖;

211女生毕业5年,存款仅5000;

中传硕士,做了火锅店保洁;

北大文科博士求职多次被拒......

“名校+文科=早晚失业”,似乎已经成为一个基本公式,框定了文科生的一生。

文科生,被唱衰的一生

最懂文科困境的,还是文科生。

在流行一时的《沉淀文学》里,写满了文科生的失意人生:

前半截“人中龙凤”,后半截“未来可欺”。

第一章:沉淀;第二章:清北梦碎;如果说第三到五章还在追寻学术或者职业理想的道路上驰骋,那么进行到第十章以后,辛酸尽显:

从“狗都不保本校”到“那门专业课,毁了我的保研梦”;

从“不考个部委/省厅还能叫文科生吗?”到“县城见”;

从“临时工狗都不干”到“降薪想辞职但没勇气”......

张雪峰被骂上热搜,文科果真不值一读吗?

仔细一看这略带幽默的自嘲,歪歪斜斜,每页都写着“妥协”。

四年前,家长那句“考上大学就轻松了”,显然是句谎言。

中文、社科、新传、哲学、小语种、金融......总有一款200字的沉淀文学能击中文科生的痛处,叹息之后,唯余八字:“四年沉淀,终身怀念”。

毕竟,文科生的就业率,实在是堪忧。

根据智联招聘,2022年人文学科毕业生的就业签约率仅12.4%,远低于理科毕业生(29.5%)、工科毕业生(17.3%)。

而在2022年应届本科生中,人文社科类却占51.5%、理工科仅有39.9%。

根据麦可思研究,2021届毕业生月收入较高的前十个本科专业里,没有一个是文科。

张雪峰被骂上热搜,文科果真不值一读吗?

图源:麦可思研究院《202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僧多粥少。

这迫使文科生入学之前就在极力争取一个“赢面更大、退路更多”的专业。

然而,现实非常骨感。

社交媒体上,张雪峰关于文科专业选取的解读,每条都有数万点赞。

那些高赞视频中,他反复叙述着同一句话:

“文科类本身选择就没有你们想象中那么多,文科类就是几个方向:公务员、师范和财会。”

都说宇宙的尽头是考公,但考公之难,难于上青天。

2022年公务员省考招录笔试举行,20余省份约445万人争夺12万余岗位,竞争比约为36:1,而2023年国考通过资格审查人数与录用计划数之比约70:1。

除了法学和财会,似乎没有哪个文科专业可以在赚钱这件事上跑赢理科。

真相更加残酷,就连人人看好的法学,失业量、就业率也连续五年亮起红灯。

张雪峰被骂上热搜,文科果真不值一读吗?

网友已经谈“文”色变。

有人说文科专业是就业“坑”;

有人说“文科要学有专业壁垒的,否则就不好玩了”;

更直白的表达是:“我的建议是文科都不要读”。

张雪峰被骂上热搜,文科果真不值一读吗?

文科江湖上,正在流行“转行做码农=走上人生巅峰”的行话。

想要弯道超车的文科生,只能“转码逆袭”,学习计算机语言,投身码农大潮。

张雪峰被骂上热搜,文科果真不值一读吗?

尴尬的是,《INSIDER》杂志经济栏目列了四种可能会被ChatGPT取代的工作。

第一种,就是以码农为代表的科技工作。

其余三种,都有文科背景,它们分别是:

财务、法律和媒体。

失业,是悬在文科生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且大有伴随他们一生之势。

甚至连转行都逃不过。

张雪峰被骂上热搜,文科果真不值一读吗?

就像ChatGPT自己回答的:“我不知疲倦”,而人类会累。

ChatGPT的进化,让老板们拥有了比文科生更高效的工具。唯一值得庆幸的是,ChatGPT暂时还没有完备到能真的取代人类。

不过,AlphaGo仅用两年就以3:0的成绩打败了柯洁的教训,还是让不少人对人工智能心生警惕。

目前最有说服力的自我安慰,也许是文科生那句自嘲“ChatGPT没我便宜”。

有人看乐子,有人照镜子。文科生心窝子,快被戳成筛子了。

12载寒窗苦读,4年高校教育,整个家庭16年的努力,难以交换一份稳定的工作。

名校文科毕业,最终变为“985废物”,是任何家庭都不想看到,也无力承担的后果。

摆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当所学的知识无法变现,我们该何去何从?

找不到工作,锅全在“文科”吗?

说句公道话,“文科”背负的骂名,早已超出了它本应该承受的。

名校毕业=稳定高薪工作,想要完成这个理想路径,需要一个完善的配套体系。

严格来说,大学中的职业教育,应该负起承担指导就业的主要责任。可目前的大学,职业规划教育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张雪峰被骂上热搜,文科果真不值一读吗?

福州大学一项关于文科生就业问卷调查显示:

15.86%的学生没有考虑过职业规划;59.03%的学生对职业规划只有大致构想;仅有 25.11%的学生对职业规划有较为明确的计划。

当然,高校在促进学生就业方面也作出了很多努力。

上海海洋大学负责人走进直播间,开设招聘专场向用人单位推介毕业生;

河北省教育厅组织高校毕业生直播带岗助就业,每期邀请3至4位岗位推荐官,为毕业生介绍用人单位概况、推荐优质岗位;

教育部通过“互联网+就业指导”公益直播课,开设系列专题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相关政策进行深度解读。

公益直播课有用吗?当然有。

但这只是临门一脚的就业指导,并非系统的职业规划教育。

理想中的职业规划教育,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需要从大一开始,跟学生分享当前社会行业发展趋势,做出职业规划教育。

毕竟考上好大学并不意味着就能找到好工作,甚至考上好大学都不意味着能“读好大学”。

出生在甘肃省张掖市的郑雅君,少年丧父,由母亲独力抚养。考入复旦的第一年,她几乎处处受挫:

来自省会的舍友们讨论托福,她听不懂;参加校园社团,因为从不听音乐,她没能通过面试;

社会学专业的老师在课堂上用电影举例,《玫瑰的名字》《楚门的世界》《肖申克的救赎》她听都没听说过,别提理解背后的理论了......

中学时,郑雅君基本没看过别的课外书;为了不干扰学习,她不敢听音乐,哪怕在出租车上也不许司机放歌。

张雪峰被骂上热搜,文科果真不值一读吗?

郑雅君自述对人文社科知识的了解,基本为零。

精英大学中默认掌握的文化知识和文化技能,很多来自弱势背景的她并不具备。

“考上大学就解放了”、“考个好大学,找份好工作”,这是大多数家庭对大学的全部想象。

这种想象无法为孩子解答:该如何上大学。

高等教育阶段另有一重隐秘的筛选机制,这与家庭所赋予的文化资本紧密相连。家庭背景的优势不仅带来了雄厚的物质支持,更提供了一整套关于“上大学”的文化技艺和职业规划的传承。

这使得出身优渥的大学生得以在白热化的出路竞争中抢占先机。

张雪峰被骂上热搜,文科果真不值一读吗?

职业规划教育的使命, 正是拉平家庭背景带来的发展差距。

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高校不止职业教育没能跟上,就连专业设置都在与社会脱节。

最需要先进技术的计算机教育,却学着陈旧的知识。

明明市场已经在广泛使用 sql server 、mysql 、oracle数据库,学校却还在教授foxpro数据库——一种99%的人都不会使用的过时语言,只有极少数可能需要维护的老系统需要用到。

文科生,就更难了。

高效的文科教育长期以来都侧重沿用学术型、研究型人才的传统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脱轨。

这导致文科生的出路更加狭窄,考编甚至成为唯一的答案。

福州大学一项关于文科生就业问卷调查显示:32.0%的受访学生认为需要“改进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22.3%“的受访学生认为需要改进教学水平”。

张雪峰被骂上热搜,文科果真不值一读吗?

4月23日,教育部官网转发《人民日报》文章称:全面加强就业指导,需要高校健全完善分阶段、全覆盖的大学生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体系。

文科生就业难题的解决,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打通“毕业——就业”之间的节点,需要多方努力。

当然,这都是从“就业”这最功利的角度出发,发现的问题。可实际上,用就业作为考量专业意义的唯一标准,实在是委屈了文科。


版权说明: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